1. 课程建设
为深入学习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“三进”工作,根据《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》和教育部《05方案》等文件要求,全面推进思政课对标建设,在教学组织和运行方面向母体学校看齐。思政课得到了学院的大力支持,召开党委专题会、思政课教指委工作会、推进“三进”工作专题会、思政课教学督导专题会等多次会议研究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建设,主管教学院长带队调研并召开思政课改革研讨会数次。全面优化思政课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,四门理论课(“基础”32学时、“纲要”48学时、“原理”48学时、“概论”64学时)全部实行闭卷考试,“形势与政策”坚持每学期8学时、四年不断线开设,专门划出2学分开设综合实践。不断探索思政课教学的新思路、新途径、新办法,强化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,并确保新旧体系平稳过渡。
以构建“三全”(即全员、全过程、全课程)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,形成协同效应,把“立德树人”作为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,遴选了5门公共课试点“课程思政”建设,思政教师参与了全院首批30门试点“课程思政”的建设。为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,从高等教育“育人”本质要求出发,从国家意识形态战略高度出发, 课程负责人和共建人抓住课程改革核心环节,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作用,着力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,着力将教书育人落实于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之中,深入发掘试点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,发挥课程育人功能,落实教师育人职责,使教育与教学有机融合。
把握国家教育信息化2.0布局的重大机遇,探索微课、翻转课堂、混合式教学等教学模式改革,部分课程试点探索了信息化教育技术在课堂管理、师生交流、学习支持与服务等方面应用的必要性,分析大班教学中实施混合式教学的可行性和存在的困难,为下一步实施教学模式改革积累了经验。
引进第二家在线开放课程平台——智慧树,重点使用思政类、健康教育类、创新创业类等通识教育资源,与尔雅平台的国学、美育类课程形成互补。通过调整素质教育类课程结构,加强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,为学生搭建了优质的通识教育平台。全年网络通识课选修学生达到17003人次,比2017年增长41.7%,三个年级学生人均选课2.8门。
2. 质量工程建设
总结近几年教学改革方面的成果,凝炼教学特色,在校级精品课程和教学团队培育的基础上,组织教师申报2018年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。推荐《工程数学》课程参评“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”,15门网络通识课参评“引进和使用国内优质在线开放课程”并全部获批,每门课程资助3000元,共资助4.5万元课程建设经费。
3.指导学生竞赛
为加快部门“双师型”教师教学能力、教研能力、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,提高学生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意识,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,组织学生参加2018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(甘肃赛区)、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(甘肃赛区)和甘肃省第二届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等学科竞赛获得优异成绩。
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一等奖1项、二等奖4项。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获一等奖1项,二等奖2项,三等奖5项,取得参加此项赛事以来的最佳成绩。甘肃省第二届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获三等奖1项,实现了奖项零的突破。
2018年全年,学院男子篮球、体育舞蹈、男子足球、田径(秋季学期)四支运动队按计划开展训练工作。先后组队参加甘肃省大学生篮球、大学生足球、体育舞蹈竞标赛等专项赛事,获得优异成绩,获甘肃省教育厅优秀教练员、优秀裁判员两项;体育舞蹈队在学院田径运动会开幕式以专业水平展示训练成果、获师生热烈好评,8月参加了甘肃省第十四届省运会体育舞蹈项目的比赛,获职业标准舞冠军、第三名;团体舞第五名。教研室教师多人次参加省运会、少数民族运动会的裁判工作,助力体育社会事业的开展。